热词:珠宝、  结婚、  翡翠


段炼:中国当代艺术市场就是被人耍来耍去

2015-01-01来源于:法治周末编辑:岚枫

中国当代艺术春拍中的抢眼表现,让各大拍卖公司对其秋拍仍然抱着高昂的信心。那么,颇有泡沫味道的中国当代艺术为何身价暴涨?为此,记者特地约访了近期回国讲学的艺术评论家段炼先生。

近期,艺术界一年一度的秋拍盛会正在预展和热身中,各大拍卖公司如苏富比、佳士得、中国嘉德、北京荣宝等都已推出重点主题或进行预展。这其中,中国当代艺术再次备受关注。2011年的春拍,中国当代艺术品迭创新纪录。尤其在苏富比春拍“尤伦斯专场”、“二十世纪中国艺术专场”中,中国当代艺术强劲复苏,很多作品拍出天价,有的大大超过了古典艺术作品。资本对艺术品的疯抢,令人惊叹。

中国当代艺术春拍中的抢眼表现,让各大拍卖公司对其秋拍仍然抱着高昂的信心,佳士得等都准备了中国当代艺术的拍卖专场。那么,颇有泡沫味道的中国当代艺术为何身价暴涨?究竟是谁绑架了艺术品市场?而中国当代艺术的艺术价值又怎样评判?在中国当代艺术收藏热的现象中,这些问题引人关注和思考。

为此,记者特地约访了近期回国讲学的艺术评论家段炼先生。段炼先后在纽约州立大学、威廉大学等美国高校任职,现为加拿大康科迪亚大学教授,旅居海外20多年,一直从事现代艺术理论和艺术史的研究。他虽身在海外,但对于中国当代艺术,却颇多关心。他对当代艺术商业性的分析和批评,几乎是一针见血.

艺术市场,发疯了

《法治周末》:现在中国出现了当代艺术投资热,许多当代画家的画作屡屡被拍卖出高价,诸如刘小东,他的画作甚至比一些我们认为古代或现代的经典画作还要昂贵,这正常吗?

段炼:首先我可以说,这种现象肯定是不正常的。但是面对这种现象,你要看到两种情况:一种是那么高的价钱,画家实际上并没有得到钱,这点大家要很清楚;另一种是画家得到钱了,但是画家并没有得到那么多。也就是在整个艺术市场买卖操作的背后,是有另外一种力量存在,这种力量就是通常我们所说的画商。画商在那里操纵着整个市场,所以有刘小东的画拍出高价这样的事。

在当代,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刘小东都是很好的画家。他前两年有一张画《三峡新移民》,这幅画卖了近三千万元,刘小东实际上没有拿到那么多,拿大头的是背后操作这个事情的画商。而且好玩的是,这幅画的买主,是一个做餐饮业的北京商人。刘小东自己对这件事情的评价是,发疯了。就是说整个艺术市场发疯了。

那么就有人问这个餐饮业的老板,你花近三千万元买这幅画,究竟是要干什么呢?打算怎么处理呢?因为这个价钱顶天了,几乎没有升值空间了,怎么办?买家说:“我挂在餐厅里。”对于画家来说,近三千万元的画作,这个价钱就等于国宝了,而你挂在餐厅里等于完蛋了。

尤伦斯,耍了我们?

《法治周末》:今年四月份,尤伦斯美术馆拍卖了其在中国收藏的当代艺术作品,所有作品无一流拍,且不断刷新拍卖纪录,引发了人们对当代艺术的思考。你怎么评价尤伦斯的做法?

段炼:外国画商,通过低价购入中国当代艺术作品,经过几番炒作,炒到很高了之后,再把它们出手。尤伦斯美术馆就是这样。而最后接手的是中国人,中国那些发财的人,拿着钱,不知道该怎么处理,看见艺术投资可以赚钱就去投资艺术,但等他们接了手之后就出不去了。这是当前一个比较严重的情况。

尤伦斯在中国当代美术到了天价的时候,它突然宣布要撤退,中国当代美术界全都傻了。这个事情因为闹得太大,大家感觉似乎被人耍了。

最近我看到一个美术界的新闻,尤伦斯说它没有撤退,这个说法不过是一个策略而已。因为它撤退的时候,中国艺术已经被它炒到顶,赚不了钱了。现在,它把货全部抛出去之后,转移战场,到印度去如法炮制。

《法治周末》:这对于中国的艺术界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段炼:我们从尤伦斯的操作,再看刘小东那近三千万元的画,其实就是一个中国商人接了这个单。所以我们说,当代中国艺术的价值究竟是什么?

刘小东肯定是个好画家,他的画也是当代中国最有代表性的。但是三千万元,这个太荒唐了,刘小东自己都认为是发疯了。

但是出现这么几个之后,就会出现一个跟风效应。很多人都会跟着他们,觉得我也会发点财啊,我发不了三千万元的大财,发点小财吧,三百万元、三十万元也可以吧。所以这种心理,会引发整个当代中国美术的爆发。

其实,我们应该有一种金字塔眼光,走在金字塔顶端的,毕竟是少数,越到底层越多。底层的人不但卖不了高价,甚至生活都很困难,你到北京宋庄去看看,夸张一点说,那里的画家多如牛毛。每个画家的作品要想都卖一千万元,事实上是不可能的。宋庄大多数画家都生活在贫困线以下,而且很多人生活得很窘迫。国外有些人,把他们称作饥饿艺术家。这个称呼也就告诉我们,靠艺术为生的人,毕竟是少数。

国内艺术界,分化得很厉害,做商业艺术的、做纯艺术的、做实用艺术的等各个方向都有。做纯艺术的,你如果在金字塔的底层,画卖不出去,可以说生存都很困难。

政治标签大于艺术价值?

《法治周末》:当代艺术家中,诸如王广义、张晓刚、岳敏君、方力钧等人的作品,很流行,很有市场,也很有潮流,似乎还带有一种政治波普形式的意味,你怎么看待这种现象?

段炼:很好的话题。因为要谈论当代艺术,首先要了解什么是当代艺术,有的人理解得很简单,当代的艺术就是当代艺术,这是不对的。

当代艺术这个问题的答案,至少要涉及两个方面,首先是时间,当代这个词也是从西方引进的,也不是中国的。按照西方的说法,应该是最近二十年或最近二十五年,和中国的理解不太一样。

中国说当代艺术则比较混乱,大家通常接受的观点是1979年到现在。为什么是1979年?因为那时中国开始改革开放,这是一个政治标志;艺术标志,则是在中国美术馆有了一个地下艺术展览,从这以后才有了当代艺术。也有人说中国当代艺术应该从1985年的“85新潮”算起,甚至有人更极端说,“85新潮”都不算。

时间概念其实也并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当代艺术的当代性,当代性才是最重要的。当代性到底是什么,这个又说法不一了。当代性最重要的一种说法就是挑战,挑战什么呢?挑战一种被大家认可的、既有的艺术秩序。这在西方也是同样的态度,当代性在西方虽然定义也很多,但有两条是主要的,即时间性和思想性。

因为强调当代性和思想性,那么当代性的主流艺术就被确定下来,就是所谓的观念艺术。观念艺术在西方实际上兴起的很早,从20世纪初的达达主义就已经开始了。但兴盛是在20世纪60年代,那时出现了波普、简约等概念艺术。在中国,概念艺术的出现是在1985年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