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词:珠宝、  结婚、  翡翠


文物保护与商业成本的权衡 寻求最佳平衡点

2014-12-18来源于:联合早报编辑:惠贞


陈家祠

保存文物,确实是个挑战,特别是当一个国家正在全力冲刺经济发展,同时又对文物保护开始产生意识时,矛盾必然衍生。毕竟,每件古文物与建筑的历史价值都不同,可是在历史价值和商业成本之间,又应如何权衡?

文物遗产蕴藏着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故事,它的存留将富裕未来的一代。可是在竭尽所能保护它的同时,多少的牺牲和投入才算合适日前到广州出差,赶在午时空暇到“羊城八景”之一的陈家祠参观。装饰着屋脊与屋梁的无数精细木雕和石雕将岭南建筑风格发挥得淋漓尽致,让人赞叹。

不过除了建筑本身,陈家祠前那空旷的广场倒也让我很是好奇。闹市中空出一大片广场,仅有孤单的仿古牌坊,难免感到荒凉。像我这样来自“惜土如金”的小国国民,不禁要开始幻想这片广场可如何更好地被利用。

怎料几天前在网上看到报道说陈家祠又要扩建了,很是意外。据报道,此次是要在陈家祠后方建博物馆,以更好地展示该馆收藏的近3万件古文物。负责人称,陈家祠的厅堂空间有限,且设施不足,结果多件宝贝一直无法对外展示。

可是此次扩建费用不菲,预计要近6亿元(人民币,下同,1.2亿元新币),而其中4亿元事实上是用于拆迁工作。如此价码,是否太高?除非文物与陈家祠密切相关,否则将文物摆到别的展馆去是否更实际?

其实,展品少、空间小,不一定就是败笔,特别是像陈家祠这样,建筑本身就承载着丰富历史的展馆。它的价值,更多是藏在展馆的故事里。


安妮·弗兰克故居(Anne Frank House)

多年前在阿姆斯特丹参观过的安妮·弗兰克故居(Anne Frank House)就是如此。那里空间不大,主要是由安妮·弗兰克一家在二战时躲藏过的密室,以及隔壁的另一栋窄楼组成。可是讲解员精彩的陈述,丰富的图文解说,生动的多媒体展品,成功赋予了展馆生命。步入其中,参观者能真切地感受到犹太人当年躲避纳粹屠杀的绝望,窥探安妮·弗兰克逃亡的生活。

根据该故居的面积,我原本以为只需在里面待上45分钟就足矣,最后却看了一个多小时才离开。它的教育价值,对我而言,并不亚于任何大块头国家博物馆。

国家也不可能为了保护所有文物而让城市发展停滞不前。可是在历史价值和商业成本之间,又应如何权衡?哪些文物必须誓死保存,哪些可考虑重修改以商业用途,哪些又可为现代化让路?

许多发达国家都曾历经这场拔河,并慢慢地完善了自己的衡量制度,但像新加坡、印度、中国等地,则还在这十字路口上摸索。

在中国,正当广州看似将不惜代价,重金扩建陈家祠的同时,北京却爆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长城,部分城墙正被矿场吞噬。位于北京朝阳门南小街的清代私家园林“莲园”,据报道也因私搭乱建、拆迁征用,面目全非。

文明历史源远流长的中国,比很多国家都更迫切需要一个天平,为每件文物的价值秤重,衡量价码,确保修护和发展资金获得最充分的运用。中共在刚结束的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六中全会)中,提到了文化体制改革,对文化产业发展表示重视。这是否能催化出一套更完善的天平,让人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