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词:珠宝、  结婚、  翡翠


清代广东外销艺术品欣赏

2014-12-27来源于:中国文物报编辑:惠贞

清乾隆以来,广州垄断中国海路贸易近一个世纪,成为清朝全盛时期中西贸易的中心,中国外销艺术品的生产基地与中转基地。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以及琳琅满目、美不胜收的中国工艺品源源不断地外销到欧美等国家,在欧美上流社会掀起了一股崇尚“中国趣味”的社会时尚。

广东地处南海之滨,峡湾良港众多,自汉代以来,广东就是中外海上交通贸易的重要枢纽。明清时期,伴随环球贸易航线的不断拓展,中国的思想文化、科学技术、工艺美术源源不断地传播到欧美。

清乾隆二十二年,“一口通商”御旨的颁布,广州十三行成为清政府特许的唯一经营管理海路贸易的商行。优越的地理位置和特殊的政策,广州垄断中国海路贸易近一个世纪,广州成为清朝全盛时期中西贸易的中心,中国外销艺术品的生产基地与中转基地.

外销画产生并兴盛于18、19世纪广州十三行(今文化公园)一带,是广州画师采用西方的绘画技法与风格,绘制东方风情的图画,销售给来华的洋人,以迎合西方社会盛行的“中国趣味”的审美热潮。

此幅《广州港全景图》(图一)煜呱绘制,油彩布本,大约绘于1845年,长200厘米,宽88厘米,描绘了从沙面、十三行商馆区、海珠炮台直至大沙头附近的东水炮台一带珠江北岸的广阔风景。煜呱(Youqua),活跃于1840-1870年,广州著名外销画大师,在广州及香港都设有画店,店号“怡兴”,其广州画廊的地址位于十三行靖远街34号。

该画尺幅巨大,构图细致、风格统一,精确写实地记录了摄影术发明以前,珠江河面帆樯如林,广州商贸盛极一时的繁华景象,堪称清代广州的手绘照片,珠江版的“清明上河图”。

外销银器的生产制作在清代的广州盛极一时,外销银器的店铺主要集中在十三行商馆区的同文街、靖远街及河南花地一带。有文献可考证的银器店铺有:吉星(CUT),同文街8号;其昌(KHC),同文街与河南会所街;利昇(LC),河南会所街;宝盈(PaoYing),同文街;黄盛(WS),靖远街15号;新城(S.S),同文街等。

由于广州工匠生产的银器工艺精湛、效率非凡、价格低廉,深得有使用和收藏银器为传统的西方人的喜好,他们往往通过行商或自行向银器铺订购银器。此款乔治亚式银糖盅(图二),新城制,约1820年,90成色,高13厘米,底阴刻“SS90”款。新城(Sunshing),活跃于1790-1830年,广州知名银匠。

此糖盅由内外胆及盖三部分组成,内胆鎏金,光素无纹,外胆口沿处阴刻回字纹一周,器身两侧巧妙焊接弦纹式手柄一对,器盖与器身结合紧密,线条流畅,显示出高超的锻造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