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词:珠宝、  结婚、  翡翠


村上隆:达明安·赫斯特对艺术市场的挑战

2015-01-01来源于:村上隆编辑:岚枫

达明安·赫斯特是英国人,战胜国子民的背景使他对这样的失败丝毫不介意,他还是持续尝试各种创作方法,甚至不惜用各种计谋权术,通过媒体发表各种言论。而这又引发大众的注意而成为话题,让他身为艺术家的挑战不断持续下去。这就是他当下的状况。


达明安·赫斯特(Damien Hirst)

2008年9月15日,发生了金融风暴。在这之前的9月10日,达明安·赫斯特(Damien Hirst)这个英国艺术家把从画室拿出来的作品直接带到苏富比拍卖公司去卖。他想做的无非是探讨自己的作品在拍卖市场膨胀的结构下到底是怎样的而已。

为了让大家理解达明安·赫斯特为什么这么做,在这之前,我先说明现今艺术界的经济结构。艺术家、画商、顾客三者兼具的结构,是ART世界的基本规则。

但客户会经由各种渠道买进画作,未必直接向画商购买,其中一个渠道就是拍卖,另一个是二手市场(secondary market)。二手市场是什么意思呢?顾客直接购买作品称为第一市场(primary market),所以第一市场就是第一次买卖;而在第一次交易时由画商将画卖给某人,然后某人再转卖这幅作品就是二手市场。而已经卖给某人的作品,若这个人想要卖掉,拿到公开市场交易的行为,就是拍卖。

在当代ART世界里,抽成比例是固定的。基本上画商和艺术家的比例是五比五,或者画商比例稍高。我想日本百货公司的抽成比例应该是70%~80%.

因此最近日本百货公司都不卖艺术品,艺术家也不怎么通过百货公司销售。因为通过画商从中与顾客斡旋,所以才会有画商抽取50%的逻辑。

例如我有一幅巨乳女子手握乳房跳绳的作品《Hiropon》。最初通过画商卖给客户时是180万日元,但这个作品从客户脱手到公开市场的拍卖之后,卖出了大约5800万日元。请算算看,这应该是三十二倍左右吧!大家肯定会想,怎么会这样呢?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价格呢?简单来说,在有两个人想要这个作品的情况下,如果这两个人无论如何都想要买到这个作品,拍卖会上就会询问双方的意愿,“你,觉得怎么样?”“你呢,决定了吗?”然后互相竞价。这就好像过年前的金枪鱼竞价一样。只要经过竞价,价格就会攀升。说穿了就这么简单。这幅作品的结标价停在5800万日元。似乎有些人一直到现在对我都还有误解,但其实我除了一开始卖出的180万日元以外,其他一毛钱都没进我的口袋。

1990年以后的艺术市场变得更复杂了。在这个时期,出现了堪称为画商之王的高古轩(GAGOSIAN)画廊,我现在也隶属于高古轩。准确地说,那时不只有高古轩(GAGOSIAN)画廊,其他还有佩斯画廊(PACE)等很多的画廊,但对于过去不管谁买画,都只有拍卖公司赚到钱的结构,高古轩(GAGOSIAN)画廊是最早发现的。这不是很奇怪吗?

如果是这样的状况,艺术家在卖画给客人的时候,直接卖5800万日元不就好了?这就是艺术界的现实面。

以我们所知道的世界为例,在泡沫经济时期股票曾经一度攀升,正如当时的股价,目前作品价格是没有实体的,简单来说,就是只要有两个客户想要这个作品,经过竞价后成交的结标价就是作品的价格。

在这种情况下,相对于5800万日元得标的赢家客户,就会有流标的客户,假设在这时,画商以5700万日元对没有得标的客户推荐同一艺术家的作品,只要客户愿意买,那么这个艺术家的作品就会出现两位买家。这时候媒体就会很开心地写道:“作品经过拍卖以高价卖出,但即使价格不菲,依然买气旺盛。”由此,这个艺术家的作品就会开始流行。

日本的读者可能觉得自己和贫穷的艺术总是站在属于正义的一方,但各位应该也会买流行的东西吧!同样的道理,有钱人之间也有流行,跟不上流行,会觉得很丢脸或很逊。不了解这种结构,就不会明白为什么会出现如此昂贵的价格。

例如音乐、服饰有流行的趋势,股票或美女的世界也都有趋势,同样的艺术也有趋势。在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初期的当代艺术界,不知道会涨到何种程度的艺术作品价格本身就是一种艺术的流行趋势。

达明安·赫斯特所做的,就是这样的事情。其实根本不需要中间商吧?只要一开始就由艺术家把作品的价钱抬高之后再拿去拍卖公司,拍卖公司收三成佣金不就好了?这就是达明安·赫斯特的挑战。然而,只有他一个人这么做。原因就在于他到拍卖会场之后的几天后,发生了金融风暴,导致全球经济衰退。表面上说是卖出了高价,但众说纷纭,实际情形谁也不知道,所以也说不上是大成功。不过,这件事深植在人们的记忆中,可惜的是拍卖又回到原本由中间商赚取大部分利润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