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词:珠宝、  结婚、  翡翠


何怀硕:艺术批评在艺术商品化中死亡

2015-01-01来源于:东方早报 编辑:岚枫

上海《东方早报》邀我为即将创刊的《艺术评论》周刊写文章。我很佩服他们的理想与勇气。因为现在正值“艺术”已奄奄一息(最低限度也应说“艺术”已经异化)的时代,“艺术评论”是要为艺术唱挽歌?还是为艺术市场生意兴隆喝彩呢?

既然答应邀约,我不是没话可说,只是担心所说“不合时宜”。但转念一想,“合时宜”的话会说的人太多了。在过去赞扬“高光大”的时代,种种合时宜的高论,过后都成笑料;今日常见宣称“与国际接轨”以及赞扬追随西方前卫艺术等“先进分子”如何打破传统的论调到处可见。可以预知,这些时髦的话语,未来难免落入同样的命运。所以,不论是否“不合时宜”,若是“真言”,但说无妨。

我想就几个关键的问题简略表示个人的意见。

艺术商业化的危机

自古以来,艺术常常成为“权力”的奴婢。有至少三个“强权”,宰制了艺术的命运。依序是:宗教、政治与商业化。

在宗教统治一切的中世纪欧洲,艺术是宗教的奴婢。千篇一律以宗教的思想为内涵,以宗教的历史与故事为题材,艺术成为宣扬教义的工具。当政治成为独断的势力,艺术换了主题,也换了题材,完全臣服于政治教条。虽不能说在宗教与政治的威压之下,完全没有杰出的作品,但基本上,绝大部分,艺术失去了广袤的自由天地,也不允许个性与独创性的发挥。千人一面,众口同声。艺术只是宣传品,是权力的附庸。

现在改革开放,每个从事艺术的人可以自由创作,但不幸遇到资本主义全球化所带来的空前巨大的商业化大潮,艺术被卷入商品化的时潮之中。这个危机,是艺术有史以来更巨大、更彻底、更难以抗拒与逃避的危机。因为在宗教与政治主宰一切的时代,艺术家创作是“被动”而为;而商业化的时代,因为艺术家在竞争中有利可得,差不多都“主动”投入。为金钱而创作,艺术便走向僵死之路。

今日世界最大的危机,是精神价值的崩溃。美貌、青春、肉体、爱情、爱心都可以成商品,可以出卖。导致精神价值、道德伦理与人的尊严的堕落。艺术也是一种精神价值。一首诗、一张画无法马上估量其商品价值,因为精神价值是无法量化的。艺术作品要经过许多评论家研究、评介,名家品题,大众的欣赏、确认,在时间的淘洗中彰显其艺术价值。

但在急切而功利的当代,一切要以商品来交换商业价值,所以有艺术公司、画廊、经纪人、拍卖公司来操作,各方以求取利益为目的。艺术价值遭到扭曲,其市场价格则追求最大化的利益,极尽夸大、哄抬甚至诈欺炒作之能事。经由各种宣传技巧与速成捷径“成名”的艺术“明星”,其作品不经艺术批评的检验,不经大众的欣赏与确认,也不经历史与时间的考验与淘洗,完全以“市场”的行情为标准。

有些画家因为市场行情看俏,匆忙赶画,油彩未干已出现在画廊墙上待售。“艺术商品”与“期货”、“股票”的投资、炒作越来越相似。当代艺术空前的商品化,导致艺术根本的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