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词:珠宝、  结婚、  翡翠


张文新写生展在久画廊开幕

2015-01-24来源于:新浪收藏    编辑:

东海日出 1975 纸板油画 20x41

景山的浓荫 1955纸板油画 17.7x25.5

张文新-民兵-1969年-纸板油画-25x33cm

 

 

新浪收藏讯 久画廊2012年9月16日为著名艺术家张文新举办个展“尘封的画箱——张文新50—80年代写生”,展览将展出至10月10日。这次展览集中展示张文新1952年—1986年的85幅精彩写生作品。

 

走进久画廊的展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泛黄的旧木画箱。它驻立墙角,讲述着一个关于“发现”的故事。今年8月,久画廊发现一批张文新50—80年代的写生。当第一次打开张文新5箱尘封多年的木画箱,时代气息扑面而来。画箱中静静躺着1952至1986年的画作。这一批带有强烈旧日烙印的写生作品,既有灰调子的沉着冷静,又有光影交织的生意盎然,无论人物还是风景都活泼、生动,有那个时代特有的烙印和耐人寻味的感染力。

 

在物质匮乏的时代,外出写生异常艰苦。张文新说:“1960年代,粮票很少,肚子空不敢远行,有人给个大饼才敢骑车去香山画画。”而更多时候,他总是口袋里带着火烧,提着自制的木画箱,四处观察、寻找、捕捉绘画对象。在北京玉渊潭水库、景山公园、十三陵;在农村间苗、麦收现场;在高炉边、矿井和露天矿的采掘机旁;在中原电网的工地、海上石油的钻井平台上,他快笔挥就,在时光不断流转中,捕捉对象的瞬间感。这些写生作品,用笔十分帅气,但他说“帅气是时间决定的,不是耍帅气。”

 

在创作并不自由的时代,他注定只能画小幅写生,它们至少还可被藏匿于床下,而他《铁花飞舞》这样的大幅油画,最后不得不被洗掉。

 

张文新是大变革时代的写生者,通过写生他记录时代,也推动油画进步。他说“所有的写生都是用绘画的手段了解社会、认识社会。”而今天,发现这批“ 幸存” 下来的写生作品,我们能更直观地了解过去那段历史和社会;看到当年的真实绘画,我们对中国油画将有新的认知。这批珍贵的写生作品,将为新中国美术史添加丰富的一笔。

 

久画廊“张文新50—80年代写生”展分五个主题展出

 

主题创作系列:张文新说“创作是一种向未知世界的探索”。每一次进行主题创作,他都会画下数量多得惊人的习作和草图。与扎实严谨的大型作品相比,这些小稿显示出别具一格的鲜活与生动。

 

人物:张文新说“画肖像必然要涉及这个人物的自然特征,社会的、历史的印记、心理状态以及或许只有短暂闪现的表情”。这些工农学兵,在张文新笔下都是自在之人,留住了那一代人特有的精神面貌和人生际遇。

 

工业:张文新文革中开始画工业题材,从首钢画起,到迁安铁矿,再到鞍山,由大港油田到山东油田,进而画到上海海洋局。这些钢铁冶炼、矿山建设和钻探海上油田的珍贵画面,让我们重新审视那个如火如荼的年代。

 

乡村:张文新把画室搬到农村。他画过《入社去》(藏中国美术馆)、《互助组转社》、《大寨食堂》和无数乡村风景。他既记录了50年代“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历史,又在画中保留了已不复存在的田园牧歌般的乡村。

 

风景:“它没有喧闹没有人间的倾轧,确切地说,没有那个无所不在的专政,是一片可以自由行走自由呼吸的世界,令人向往。”张文新这样描述自己的风景画。风景是他表达内心的手段,不同的风景记录了他不同的心路历程。

 

张文新简介:

 

张文新1928年生于天津,他是新中国第一批油画家中的佼佼者,也是一位不断给人惊喜的画家。他毕业于北大物理系,但对油画的贡献和成就却远远超过同代人。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便以《工程列车》、《间苗》等作品享誉画坛。在60余年的绘画生涯中,他相继创作了《巍巍太行》、《一往无前》、《悲歌》等鸿篇巨制,在艺术界和全社会引起巨大反响。

 

久画廊简介:

 

“久画廊”位于北京798艺术区内,是以展示中国经典现代艺术为主要特征的艺术机构。画廊自 2007 年创建以来,举办了大量以50—80年代为主题的中国艺术专题性展览。其中系列艺术回顾展《回望、反思、重读经典》的推出,引起了艺术界广泛的关注。系列展中呈现了众多著名艺术家的优秀作品,艺术家包括:刘开渠、张仃、林岗、钟涵、詹建俊、靳尚谊、袁运甫、张文新、靳之林、冯发祀、魏传义、谌北新、袁运生、闻立鹏、杨飞云、陈丹青等。

 

社会进步的迅猛发展,容易使我们忽视了对艺术发展的全面性认知和了解。今天,久画廊通过系列历史经典绘画展,对我们透过历史中的重重迷雾,具体表达老一代艺术家的真实所思、所想、所为,并以此来揭示艺术与生活、社会的真实距离,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久画廊的展览中,不仅关注到艺术大师们的大型创作,也注重展示他们平日的习作和写生作品,为我们讲述那一段真实的艺术历史。

 

在许多著名的老一辈艺术家的直接支持下,久画廊与其它文化机构如国家大剧院等机构共同协作,本着对历史负责的精神,以学术为先导,力争打造真正意义上的中国人自己的文化商业机构。

 

 


云南鲁甸地震

8月3日16时30分,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发生6.5级地震,震源深度12公里,伤亡惨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