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词:珠宝、  结婚、  翡翠


中国画廊业两极分化明显 急需市场转暖过冬

2015-01-13来源于:网络编辑:惠贞

近期,随着一些外资画廊的陆续撤出,中国内地的画廊业加速了优胜劣汰的步伐。或许,画廊业并不是市场泡沫的始作俑者,但当泡沫破灭后,也必将波及它的生存发展。据统计,京沪两地集中着中国50%以上的画廊,本报记者通过对两地的走访调查,力图在比较中呈现问题、引发思考。
市场回暖艰难
在北京的798艺术区,几乎每个周末都能看到一些大大小小的展览开幕,但是,来往参观的人群中真正的买家却寥寥无几。买家们大多更愿意从拍卖行获得信息,然后在画廊找到他们想要的东西。

尽管,北京索卡艺术中心的群展中有朱德群、闻立鹏、毛旭辉这样的名家作品,但是,没有刻意的学术主题,没有盛大的开幕,甚至没有重要的藏家出现,让这样的展览显得有些冷清。很显然,画廊只是想把藏品做一次精品展。这种“常规展”投入成本较低,也并不指望达成现场销售,似乎只是为了画廊的开年聚拢一下人气。

实际上,如今的画廊业越来越呈现出两极分化的态势,一些成熟的画廊不仅有着较为稳定的客户群,而且,在经营上能够把握市场的风向,有着相对灵活的策略。即便经济大势不好,这些画廊的销售也能保持稳定。但是,一些缺乏艺术家和客户资源的画廊大多在半死不活的状态下勉强维持,一旦出现资金周转不良、房租涨价等问题,就只能关门大吉。

调整策略应对低谷

艺美画廊运营总监江代舟向记者透露,去年画廊的销售情况并没有受到经济走势的过多影响,主要是因为,一方面艺美画廊一直有一些比较稳定的客户;另一方面,画廊主陈玹镁同时拥有一家设计公司,近些年,他把画廊的资源和设计公司所承担的一些高端会所项目结合起来,开发了客源,保证了良好的销售。

相比那些淘汰出局的画廊,一些具有灵活经营策略的画廊在逆境中生存下来,可谓“几家欢喜几家愁”。

佩斯北京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去年以来,内地市场行情调整,运营成本上升,画廊经营也遇到了一定的困难,好在画廊在海外和港台地区拥有较大客户群体,相比寥寥可数的内地买家,海外客户一直是佩斯的“源头活水”。佩斯画廊在拥有全球很多重要艺术家的代理权,尽管近些年佩斯北京画廊增加了国外艺术家展览数量,但是,国外艺术家作品在内地销售情况一直不甚理想。受到税收和运营成本的双重压力,去年以来,佩斯北京一直在中国香港物色场地,想要尽快在香港开设分支机构,以缓解内地日益加剧的成本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