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词:珠宝、  结婚、  翡翠


陈晓峰:艺术界春天的骚动与矫情

2015-01-14来源于:雅昌艺术网编辑:惠贞

第一个“矫情”的话题便是年轻艺术家要不要北漂?这个问题的“矫情”点在于要不要北漂,是取决个体的判断力和环境驱使,现在很多艺术家虽然看上去在北漂,还不如说是“北呆”;
第二个话题就是尤伦斯艺术中心门口青年策展人的约架门事件,成为了艺术从文斗进入武斗的“矫情”阶段,折射了狗血年代的狗血剧情;
第三个话题便是众多策展人集体巧借名目赶场威尼斯,操作不好可能会加剧艺术生态的搜刮和摧毁。大家都在这场中心并不在自己身上的游戏里“矫情”和幻想中国当代艺术在这样的平台重新崛起——这个不是嘴上说说就能实现的“中国梦”,还得提醒一下各位策展带头人你不是李安,更不是李安附体。
艺术界的“矫情”向来是有传统的:比如赵半狄历时三年制作的新潮喜剧电影《让熊猫飞》将于5月下旬在全国公映,他的“矫情”点在于,“我可以接受零票房!但不接受我的电影平庸”。
我一下子想到去年主打“血缘男”张晓刚哥哥去年在同好冷林操刀的佩斯北京“北京之声”的个展上矫情万分的对观众抱怨,“你们似乎并不在乎我的改变”。就像中央电视台将军级评论员张绍忠的矫情,“特理解大家骂我,他们嫉妒我当上了将军”。对于主推年轻艺术家的机构,“矫情”点集中在对他们灌输各种成功之路的念想。
而相对应的收藏家的“矫情”更是想入非非,正如收藏投资导刊记者吕佳静报道的,“藏家开始关注年轻艺术家,都想用3000块钱买回个未来的“张晓刚”
艺术操盘手们从来都不寂寞,即便在没有盛大展览推出的事情,他们一定会通过相应的言论以示自己的话语存在感。比如沈其斌代表着艺术资源整合家加野心家们的“矫情”,他近日发微博表示“艺术资本化的时代真正开始了”,认为,“艺术1.0:把艺术做得象艺术;2.0:把生意做成艺术,把艺术做成生意;3.0:把资本做成艺术,把艺术做成资本”——说得也蛮动感的,但是艺术牵着资本的手,幸福的不是艺术家群体。
算是前后呼应了行动派吕澎教授的艺术市场化之说。换句话说,从这种逻辑分析来看,在艺术资本化阶段,一切都和“矫情”有关。因为“矫情”才是艺术的生产力,才能提升存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