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词:珠宝、  结婚、  翡翠


艺术与商业的上下求索:衍生品待开发

2015-01-16来源于:网络编辑:惠贞

编者按:在近年来的艺术品市场中,“亿元”“天价”等词汇频频与艺术品联系在一起,屡屡冲击着人们眼球,让热爱艺术的普通人望尘莫及。难道工薪族就不能拥有艺术品吗?当然不是。虽然我们不一定能成为宫津大辅那样的工薪族收藏家,但这并不能阻碍我们对艺术的热情。
如果你留心,就不难发现主打“买得起的艺术品”的艺术商店正在不断涌现。在本期专题中,我们以样本调查形式,选取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商店,试图为读者勾勒出一幅进入艺术化生活的地图:这些艺术商店或主营艺术衍生品,或力推原创设计品,或与艺术家授权生产各式各样的生活日用品,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让普通人也可以消费艺术、拥有艺术。让艺术丰盈我们的生活,其实并不难。
在目前已出现的艺术商店中,艺术衍生品是其中的重头戏。以美术馆、博物馆等艺术机构为依托,借助艺术家的人气,开发并销售相关艺术品的周边衍生品,可以算是艺术商店的主流形态。在中国,以艺术衍生品为主的艺术商店尚属新兴产业,如何让艺术与商业恰到好处地结合?如何开拓广阔的中低端艺术品市场?如何吸引不同购买力的消费者?艺术与商业的联姻之路并不平坦,但前景依然可期。

艺术衍生品潜力尚待开发

艺术衍生品也称美术馆艺术产品,指由艺术品原作发展而来的,经过再创作而区别于原作本身的商品。此概念最早在欧洲博物馆商店语义环境中出现,伴随博物馆系统零售业的发展而被大众认知。而在艺术衍生品中,艺术家合作的艺术授权产业又是其中重中之重。

据国际品牌授权业协会公布的《2011年年度授权调查报告》显示,全球品牌授权市场的年销售额约2000亿美元,其中美国约1100亿美元,而中国2010年的授权市场规模仅为15亿美元;英国TATE博物馆商店年销售额达3亿至5亿元、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商店年销售额达5亿至7亿元,而据国家文物局调查显示,国内衍生品产值超过500万元的博物馆仅有北京故宫博物院和上海博物馆两家。